半導體聯盟消息,“項目一期建成竣工,二期六棟廠房建成,一棟定制廠房和科技孵化中心主體施工,配套污水處理站、倉庫、開閉所等附屬設施已投入使用。”3月18日,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項目幫建人員準確報告工程進展。隨著一幢幢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從封測到材料、從設備到應用,鳳凰灣電子信息產業園春潮澎湃。  

鳳凰灣電子信息產業園是徐州市實施的重大產業項目。園區以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為主體,推動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空間集約利用。該產業園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目前,一期廠房已全部入駐,即中國臺灣聯立LCD驅動芯片封裝、愛矽半導體封測、賽肯電子引線框架生產中心、中科鐳特半導體激光加工設備制造中心、佑駕無人駕駛研發生產智造中心。中科智芯集成電路晶圓級封裝、天科合達碳化硅襯底及外延、中科院漢韻碳化硅功率器件、深圳芯思杰光芯片生產基地、澤石科技等項目已預定二期廠房。

項目是發展的硬支撐、硬任務、硬抓手。為加快推進項目復工建設,大廟街道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堅持分類管控,強化專項服務,多部門聯動督促,全方位落細落實各項防控舉措。

大廟街道黨委書記吳磊介紹,結合產業園內項目建設情況,街道提前摸底,早在2月初就制定了明確的標準,“一企一策”助力復工復產。“我們在園區東、西兩個出入口,設立由黨員志愿者駐守的生產企業綠色通道和施工項目綠色通道,施工項目進出均需配合體溫測量。同時,為保證復工項目工作人員用餐安全,園區組織建設臨時食堂,采取錯峰吃飯,分散用餐等措施確保舌尖上的健康。”

線下服務顯溫度,線上防疫零距離。運用“大數據+網格化”手段,大廟街道探索開發上線“疫情防控智慧云平臺”,對園區復工復產企業進行大數據摸排、全方位歸集、網格化運作,從而實現“線上防控、線下服務”的“精細化”治理模式。

“通過系統進行復工人員的登記申報和信息庫比對,將采集、接收的信息導入到復工企業數據庫里,系統自動識別分類人員信息,確認區域和企業名下歸屬。”大廟街道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袁曉表示,復工人員登記信息,匯集到一個數據池里,實現疫情全流程監管,大大提升了防控效果。

在中科智芯進門大廳,工作人員每人間隔一米,有序排隊,進行入公司前的綠碼核實、體溫測量、洗手消毒三個環節。中科智芯總經理助理童媛介紹說:“我們非常重視日常防控措施,定時測體溫、消毒、通風。外來人員減少接待,會議也從線下改為線上,這是對員工負責、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

在天科合達的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拿著測量儀,仔細觀察設備運行情況。“2月11日起,公司的單晶生產設備全部開啟,到崗工人現已達190人。”天科合達常務副總經理張平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大廟街道積極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用工等問題,預計到下個月中旬,四個車間四大產線將全線復工,屆時將有大量成品下線,按照目前的生產現狀,企業有望順利完成今年產值1.5億元的目標。

“經開區是徐州經濟建設的主陣地,大廟是全區產業集聚的主戰場。服務項目就是服務自己,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吳磊表示,為確保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大廟街道班子成員全程包掛項目,幫建指揮部人員全程進駐工地,隨時隨地為企業排憂解難,面對面、心貼心、零距離服務項目。推動經濟發展、恢復生產秩序的春天已經到來。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已經到來,鳳凰灣電子信息產業園里“鳳凰”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