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采風活動在杭州高新區(濱江)成功開展。人民日報、央視財經頻道、新華財經、經濟日報、新京報、澎湃新聞、界面新聞等30余家財經媒體集體到訪中昊芯英,記者們與中昊芯英創始人及CEO楊龔軼凡就公司發展歷程、技術實力、創新成果等進行采訪與交流。
本次“新智煥發看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采風活動,由浙江廣電集團ZMG風云傳播中心發起,聚合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機構代表,通過三天的主題采風,走訪杭州高新區(濱江)、未來科技城、錢塘區、富陽區、拱墅區等,探訪浙江標桿企業,展現浙江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優化營商環境的務實舉措,傳遞浙江經濟發展的信心、底氣和活力。
調研之行在以“創新驅動”“產業引領”聞名的杭州高新區(濱江)開啟,采風團到訪了智慧e谷展廳及包括中昊芯英在內的3家濱江標桿企業。在第二站來到中昊芯英,采風團對公司在AI芯片研發領域的創新成果進行了深入了解。中昊芯英是國內唯一掌握TPU架構AI芯片核心技術并實現 TPU 芯片量產的行業領軍企業,創始人楊龔軼凡曾在谷歌作為核心研發人員深度參與了谷歌TPU v2/3/4 的設計與研發,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技術背景。2018年底,楊龔軼凡與聯合創始團隊由硅谷回國創業,并于2020年正式在杭州注冊落地,開始了企業的快速發展期。
在杭州的五年間,中昊芯英實現了從初創到快速發展的蛻變。公司完成了首代高性能TPU人工智能芯片“剎那®”由零開始研發直至成功流片、量產、大規模落地的全過程。“剎那®”在處理大規模AI模型計算時,相較于國際知名GPU芯片,算力性能超越其近1.5倍,能耗降低30%,是達國際第一梯隊水平、打破國外高端AI芯片壟斷、解決AI算力“卡脖子”難題的自主可控高性能芯片產品。基于“剎那®”構建的人工智能服務器與計算集群“泰則®”,已在與各地政府、運營商、企業合作建設的多個超大規模智算中心中成功落地,中昊芯英也是國內 AI 芯片公司中,少數已實現盈利的。
在采訪現場,針對記者提出的關于為何選擇走TPU技術路線時,楊龔軼凡表示:“我在美國待了近15年,團隊初創成員也都是在美國待了十幾年,當初2018年決定回國創業時就明確了要做TPU方向的芯片,也認定這是未來芯片的主流方向,并且一直持續至今”。
早在ChatGPT引爆 AI 大模型產業多年之前,楊龔軼凡就堅信未來的20年一定是AI的時代,AI的應用場景將遠遠超過以往任何計算的使用場景,而AI時代將需要一塊專門為 AI 計算而生的芯片。相較GPU提供了一種通用方法適用于各種計算工作負載情況,TPU 強化了AI/ML計算方面的能力,在指令集、數據和計算完成方式等層面上實現了完全的創新,設計芯片架構時在計算單元的維度、數據傳輸的深度上都采取更為高效的策略,處理大規模 AI 模型訓練和推理任務時,相較于GPU可以實現更高性能與更低能耗。
“創新發展,一種是快速迭代新產品的創新,另一種是長期研發的創新,我們屬于后一種。第一行代碼從零開始寫,我們自己在中國完成了TPU架構,從搭建模擬器,到走完物理設計流程,流片成功,再到芯片量產,整個過程歷時近5年”楊龔軼凡說。
此外,楊龔軼凡告訴記者,當初回國創業時的擔憂主要有兩方面,除了創業的細分方向在國內是否能夠有人支持,再就是對國內環境不熟悉,不知道哪些城市適合企業發展、有好的產業生態。
在早期時,研發周期長、產業生態還未形成,企業發展需要耐心,也需要資金和資源的支持。畢竟早期資源基礎比較薄弱是海歸團隊回國創業常見的一種現象,而且芯片產業的研發、量產資金門檻很高,多是以億元為單位的資金投入,通過初創企業自身的力量,其實很難去協調更多的社會資源。
因此,在談到公司快速發展背后的推動力時,楊龔軼凡說:“在2020年那個時間節點,大家對大模型還沒有概念時,浙江政府當時就有很強的眼光去布局AI,非常支持我們在這里發展。當大多數地方還在關注畝產稅收、工業產值時,浙江政府已經以人才為本,通過評審人才、提供配套政策等方式,為中昊芯英等科技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資源,支持我們去完成完整的AI芯片的研發。此外,浙江豐富的科技企業和產業生態也為中昊芯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我們在杭州的5年,能感受到浙江濱江區科技公司密集,上市公司眾多,AI上下游生態與供應鏈完善,這個地方的確非常適合科技創業者們”。
現如今,中昊芯英在注重芯片研發的同時,還積極與上海交通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一起培養高科技人才,進一步帶動周邊產業生態的形成。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從“推動產業鏈自主可控”到“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騰飛”,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為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企業,中昊芯英將持續以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全球化布局為支點,為國產AI芯片的技術發展和AI技術的廣泛應用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