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甲醛、PM2.5這些通常用來形容空氣污染程度的名詞已經深入人心,人們甚至談之色變。殊不知,其實生活中對空氣污染最大的元素可能既不是甲醛也不是PM2.5,而是二氧化碳。

大部分人了解甲醛PM2.5對身體的影響,但往往忽略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作為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這種氣體在達到一定含量之后,會嚴重危害我們的健康,而且沒有任何凈化器能夠有效過濾二氧化碳。

資料顯示,在密閉環境中,伴隨著人體呼吸,總體的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當這個濃度上升到0.15%-0.2%(相當于1500-2000ppm)時,會出現頭疼、耳鳴、血壓升高等癥狀,導致頭腦昏沉、心慌氣短、注意力降低,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效率會減半。如果二氧化碳含量進一步提高,其濃度超過5000ppm時,人體機能將嚴重混亂,使人喪失知覺、神志不清。

所以,如何準確的知道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讓人們“看見”二氧化碳成為了當務之急。目前,市面上傳統的二氧化碳檢測儀器或者設備不是精準性差就是比較笨重。

為解決這一痛點,來自瑞士的環境傳感器制造商盛思銳(Sensirion)顛覆性的推出了一款體積僅為1立方厘米的微型二氧化碳和溫濕度傳感器——SCD40。

光聲傳感與NDIR雙劍合璧

根據盛思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錦華介紹,這款創新產品以光聲傳感原理為基礎,集小尺寸和高性能為一體,為各種集成方式和新應用場景開辟了更多可能性。SCD40具有更高的性價比,特別適合大批量和對成本敏感的應用需求。

盛思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錦華

SCD40二氧化碳和溫濕度傳感器采用一流的溫濕度傳感器,能夠提供兩個額外的傳感器輸出。憑借其超微型尺寸和更高的性價比,SCD40將成為當今和未來二氧化碳傳感市場(如物聯網、汽車、暖通空調系統、家電和消費電子產品)的首選。

據悉,SCD40將在2020年上半年投入市場。

事實上,為了能夠“看見”二氧化碳,在這款產品之前,盛思銳在去年就已經推出了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的SCD30的傳感器。不過,SCD30采用的NDIR技術,且尺寸相對于SCD40要大5倍之多。

當然,基于兩種技術設計和制造的產品,在性能上并沒有多大差異,只是SCD40體積更小、價格更低。盛思銳在未來的產品陣列中,也沒有計劃用SCD40替換掉SCD30,而是兩種技術、兩種產品同時提供給客戶,讓客戶做選擇。

媒體現場采訪(從左至右依次為盛思銳全球市場銷售總監Stephan M.Richter,盛思銳氣體傳感器產品管理團隊主管Michel Stromereder和盛思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錦華)

在盛思銳氣體傳感器產品管理團隊主管Michel Stromereder看來,這是因為傳感器市場是比較穩定的。有一些客戶如果他們過去決定了用SCD30,可能會繼續采用,所以盛思銳不會停止SCD30的生產。另外,SCD40雖然性價比更高,體積更小,而且它是表面貼裝的,如果客戶大批量去做的話,可能成本會更低、更方便。但如果是一些小客戶或者用量較少的產品,可能一次做三千,或者做幾千件,客戶可以去做手動的貼裝,這個時候SCD30可能更適合他們。

從產品策略上來看,對于盛思銳自身來說,SCD30和SCD40雙劍合璧,也能夠多樣化的更好地服務客戶。

中國將是“主戰場”

現今社會,得益于新能源標準和更好的隔離效果,樓宇變得越來越節能,但其代價是其內部的空氣質量惡化加速,而二氧化碳含量是室內空氣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

盛思銳全新的二氧化碳傳感器可以集成在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儀、空氣凈化器和智能溫控器中。這樣,商業區和住宅區的新風機和智能通風系統可以通過使用二氧化碳傳感器來以更節能、更有利人體的方式進行調節通風。

在這場與空氣質量的較量中,盛思銳把重心放在了亞太區尤其是中國市場。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盛思銳營收達到1.75億法郎,其中47%來自于亞太區,而中國市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消費能力的升級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中國市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氣體傳感器需求。

李錦華表示,“這就好像做冰箱,十年前市場上做冰箱用的溫濕度傳感器量很少,可能只有10萬臺冰箱是用溫濕度傳感器。但現在,市場上可能會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臺冰箱都有溫濕度傳感器,這個增長速度其實是很驚人的。空調也是這樣,像很多空調過去都不用溫濕度傳感器,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空調也都開始用溫濕度傳感器,而且這個趨勢現在越來越明顯。”

未來,隨著智慧家居、樓宇智能通風需求的增加,中國市場二氧化碳傳感器的需求無疑將會快速增加。盛思銳要做的就是不斷開發新品,提早布局,貼近客戶,努力提升服務。

事實上,盛思銳確實一直在這樣做。

盛思銳全球市場銷售總監Stephan M.Richter表示:“在研發方面,盛思銳每年會將收益的21%資金投入到研發之中,同時,我們也在中國建立本土化的分公司,滿足中國地區用戶的需求。其次,如果客戶需要,我們可以快速調動全球公司力量,為用戶打造更專業、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另外,盛思銳在前年還收購了一家在中國上海有工廠的汽車模塊公司,所以還會有一些高密度模塊的生產放在中國,這些舉措也都是為了拉近與中國用戶的距離,更好的服務客戶。